《咬文嚼字》公布2006年中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

分类:生活语文 | 标签: 生活语文  
2007-02-14 19:10 阅读(?)评论(0)

《咬文嚼字》公布2006年中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

      有“语林啄木鸟”之称的《咬文嚼字》编辑部,16日公布了2006年中国出现频率最多、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。

    十大差错分别是:

    将“像”错为“象”,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;

    将丙戌年的“戌”字,错成“戍”字,这在大量的台历、挂历中出现;

    将神舟六号的“舟”字,错成“州”字,众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写错;

    “即”字与“既”字用错,如“既来之”错为“即来之”,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的混淆;

    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:美發。如:‘美容美發中心’。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;即使用繁体字,‘美髮’也不能写作‘美發’。‘發’音fā,是‘出發’的‘發’;‘髮’音fà,是‘头髮’的‘髮’。两字均简化为‘发’,但音、义并不相同;

    在常用文体中,将“启事”写成“启示”; 

    新疆的“哈密瓜”因地名而得名,但在大量的商店招牌中,将“密”字错为“蜜”字;

    在标点符号使用中,很多人在寄信时喜欢在信封上将“收”字,用括号括起来,而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,用在信封上则是错的;

   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,但在众多的地方将其错称为“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”,而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入侵北京的;

    孟子的“食色,性也”,常被人引为孔子的名言。 

    《咬文嚼字》编辑部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:“这十大差错出现的范围广、持续时间长,而且经过多次纠正仍然反复出现,堪称社会语文运用中的顽疾。”    

    另据《咬文嚼字》编辑部宣布,其主办的“请给荧屏亮分”活动为时一年,16日在上海落幕。10万多名观众积极参与,找出2万多条差错。与图书、杂志、报纸相比,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,电视是最差的,差错率最高。    

    这次被检查的有中央电视台、北京卫视、重庆卫视、东方卫视、安徽卫视、广东卫视、黑龙江卫视、湖南卫视、山东卫视、四川卫视、云南卫视、浙江卫视等12家电视台。

    主办方将一家电视台一个月的节目,全部录像刻盘,对读者指认的差错,皆复看原节目,进行核实,随后聘请语文专家进行核定,最后选择主要的差错反馈给相关电视台。

    10万多名观众通过电子邮件、信函、传真、电话等方式参与了这项活动。经过专家审核,观众指认的2万多条差错,有3551条确认无疑。由此推算,12家电视台在一个月中出现的差错,近300条之多。 

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